鲁东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顶刊发文:贡汉生教授团队在《Food Chemistry》发表学术论文

时间:2025-04-19

鲁东大学食品工程学院果蔬加工团队在国际食品TOP期刊《Food Chemistry》(SCI一区,IF=8.5)上发表题为“Antifungal mechanisms of phenyllactic acid against Mucor racemosus: Insights from spore growth suppression, and proteomic analysis”的研究论文。食品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张超琦和王云帆为本文共同一作,杜超博士和贡汉生教授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相关研究工作得到了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TZXD06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D2100502)和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的资助。

毛霉(Mucor)是一种常见的霉菌,是导致甜樱桃采后腐烂的主要原因,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虽然之前的研究已证明苯乳酸(PLA)对毛霉具有强效的抗真菌活性,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了PLA抑制毛霉孢子生长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PLA处理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了毛霉孢子的生长,最小抑制浓度为12 mmol/L。形态学分析显示,PLA引起核染色质凝聚、DNA断裂以及严重的超微结构损伤,包括细胞肿胀、空泡化和细胞壁与膜分离。此外,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PLA诱导了毛霉孢子细胞中的磷脂酰丝氨酸外翻、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和细胞内活性氧积累。基于串联质量标签(TMT)的蛋白质组学分析鉴定出,与未处理的对照组相比,24 mmol/L PLA处理的毛霉孢子中有1,248个差异表达蛋白(DEPs;616个上调,632个下调)(p < 0.05)。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这些DEPs主要参与氧化磷酸化、糖酵解、柠檬酸循环以及碳和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与代谢。总体而言,这些发现阐明了PLA对毛霉孢子的抗真菌机制,并为PLA在食品保鲜中的潜在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

  • 鲁东大学食品工程学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红旗中路186号 邮编:264025
  • 电话:0535-6695491 电子邮箱:ldspgc@163.com
学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