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聚合力,产教融合育人才
——食品工程学院审核评估巡礼
时间:2025-04-16
鲁东大学食品工程学院始建于2005年,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1个本科专业,拥有食品与营养一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本科专业于2017年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2018年获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支持,2019年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且于2023年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致力于服务国家“健康中国”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学院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促创新”的专业特色,成为以农产品、水产品等贮运保鲜、绿色加工、高值化利用与安全控制为亮点、服务食品与大健康产业的人才培养摇篮。
1. 强化党建引领,夯实育人思想根基
食品工程学院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党建引领、学科筑峰、育人为本”办学思路,系统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近三年来荣获校级党建工作表彰2次,8人次获评校级“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立项校级基层党建品牌特色培育项目1项、烟台市社科规划课题党建研究专项1项;打造校级精品党课2门,1名教师入选校党员教育培训师资库。特别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食品营养学》课程获批山东省思政示范课程,形成示范引领效应。学院不断完善“四位一体”全员育人机制,通过优化对接工程教育认证课程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新时代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服务效能。相关工作成果获得《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充分彰显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发展成效,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提供了坚实保障。
2. 注重队伍建设,坚实教学人才保障
食品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55人,专任教师46人;其中国家重点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山东省重点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二级教授2人,教授5人,副教授21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45人,占比97.8%。专任教师中具有国外学习经历的10余人,具有工程实践经历的20余人。学院设置农产品贮运加工、水产品高值化利用与安全、畜产品与功能食品3个以科研团队为依托的教学科研中心,每个中心承担与团队研究方向相近的核心课程并以此组建课程团队和学业指导团队。以教研中心为教研活动单元,制定“科研-教研-学业指导”一体化活动方案,以科研活动为凝集力,以听课评课选定教研主题,以教改立项推进教学改革,以教学竞赛和教学创优活动推进教学能力提升。加强与兄弟高校交流,积极参加海洋特色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和黄河流域食品专业虚拟教研室活动,推动教学水平提升。
教师积极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5项、省校两级教学项目15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教改项目3项、省级教学奖励7项;建有省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在线课程10门。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证书
学院教师获省级以上教学奖励证书
3. 围绕产业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食品工程学院立足山东“现代海洋”和“现代高效农业”优势战略产业,聚焦国家健康食品新兴领域发展需求,着力构建与国际工程教育目标接轨、“工、农、理、文”交叉融合、高层次人才引领、学科平台与校地校企联合交互支撑、多方联动协同育人体系。以知识学习、工程应用和创新实践过程为纵向并行要件,以实践教学、科研项目和科技竞赛为横向交互要件,以教学方法和实践平台为连接与支撑,形成全程培养工程创新能力的食品专业实践教学构架。必修环节支撑专业核心能力,选修环节按“特色、拓展、提升”功能实施模块化分类,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特色发展需求, 为山东“现代海洋”和“现代高效农业”优势战略产业不断输送能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
产出导向、学生中心、多方联动的课程体系
2023年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顺利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遵循工程教育认证OBE理念,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专业建立并不断完善“全程覆盖、截点反馈”的多层系统的闭环式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了面向产出的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机制,并实现了持续改进。通过上述机制的实施和不断优化,确保了学生毕业能力的达成,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攀升。
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全程覆盖、截点反馈”的多层系统的闭环式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4. 推动产教融合,赋能人才培养质量
食品工程学院立足地域优势和产业特色,紧密对接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以产教融合为抓手,持续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学院依托地域食品产业集群优势,打造了包含1个省级产业创新研究院、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工程研究中心及15个校企合作基地的多维合作网络,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的完整创新链条。在人才培养方面,创新性地构建了“标准引领-案例驱动-能力递进”的教学体系,将115个企业案例、60%创新性实验项目与行业认证标准有机融合,显著提升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实战能力。科研反哺教学机制成效显著,35项横向课题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40项发明专利和12项技术成果构建了动态更新的教学案例库。通过承办行业高端会议和发表112篇高水平论文,学院持续保持与产业前沿同频共振。这种“产业需求导向-创新能力培养-技术成果转化”的闭环育人模式,显著提升学生工程设计与产业适配能力,为区域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建立校企合作基地促进教学实践
技术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5. 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食品工程学院坚持“五育并举”培养理念,持续推进“食承厚德、品育英才”学风建设,以学生培养质量和高质量就业为导向,以人才培养和学生发展为中心,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实践教育有效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近五年,学院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大赛,获得国家级奖励7项,省级奖励120项,其中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院的《金屋藏胶——全球乳酸菌发酵提取红薯果胶技术开创者》项目荣获黑科技赛道特等奖,取得学校在该项赛事的新突破。学院的“食品营养中国行”、“绿色低碳乡村振兴”等团队,持续开展社会志愿服务,获得国家级、省级优秀志愿服务团队称号。学院积极完善升学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将升学就业工作融入“大思政”和“三全育人”工作格局,班子带头、全员落实促就业,近五年学院毕业生综合就业率89.36%,考研深造率稳定在40%以上,深造率最好的班级有67%的学生考取了研究生。
2020至2024届毕业生就业情况
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提升创新能力
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学生成长
食品工程学院将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不断强化“五个坚持”,进一步突出特色优势,明确发展方向,持续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为着力推动一流工科学院建设,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